首页 >>西南铁道报2022/9/29期 >>第A1版:【要闻】
·架桥记·
一桥飞跨画苍龙

■本报记者 邓颖璐

  翻开西南铁路的发展篇章,桥梁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南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掀起高潮,西成、成渝城际、郑渝等新线相继落成,一条条幸福路向着交通空白处挺进,一座座世界级桥梁在西南山区飞跨,一幅迈向复兴的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修建桥梁是横跨江河湖海、穿越高山峡谷的最佳方案。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成为闪亮‘名片’的背后,离不开高铁桥梁的强力支撑。”重庆市劳模、全路“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渝黔渝万铁路公司工程师潘雪峰看来,那些以前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工程,这十年逐一变为现实。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工程建设从未停下脚步。作为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有一座大桥不仅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还被誉为渝贵铁路最美桥梁,从空中俯瞰,双塔擎起长虹,拉索如同琴弦,大气恢宏——它就是渝黔渝万铁路公司修建的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
  “它是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首座双层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具有多线、重载、大跨等特点,取得了8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说起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潘雪峰语气里满是自豪和自信。
  渝贵铁路未开通前,重庆至贵阳的铁路交通主要依赖于川黔铁路,每天通过旧白沙沱长江大桥的列车达34对,其中客车12对、货车22对,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达95%,运能趋于饱和。由于川黔铁路是单线且客货混跑,重庆南下入贵的铁路运输通过能力严重受限。
  2013年2月,在既有川黔铁路白沙沱长江大桥下游100米处,渝贵铁路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破土开建。2018年1月25日,大桥下层线路顺利通车,川黔铁路货运过江通道实现双线运行。如今,两座大桥共卧长江之上,完成了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交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对于重庆、贵州两地人民而言,这样的体会异常深刻。“渝贵间铁路旅行时间从漫长的10个小时缩短到如今的2个小时,渝贵铁路夜郎河特大桥功不可没。”潘雪峰说。
  夜郎河特大桥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是渝贵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1120.8米,主桥采用X形“提篮式”拱桥设计,最大跨度370米,为国内同类型桥梁跨度第一,是世界首例贯入式大体积嵌岩拱座基础大桥。
  “动车从桥头行至桥尾用时仅20多秒,但为了这20多秒却投入了4年的建设工期。”潘雪峰告诉记者,因夜郎河特大桥处于低山构造剥蚀沟谷地貌区,施工区域地形陡峭,拱座施工集高边坡、深基坑、大断面、大斜度于一体,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非常高。
  为了攻克难关,渝黔渝万铁路公司“智囊团”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经过多番讨论后,决定采用了“贯入式嵌岩基础”,即在边坡的岩体中深挖四个大洞,让大桥的四个拱脚稳当地立在岩层里,保持整个大桥的稳定性。敲定了方案,如何高质量完成拱座施工又成了新的问题。
  考虑到喀斯特地貌特性,拱座深度需达到47米,加上是建在斜坡上,拱座需与地面成55度夹角,绑扎1632.4吨钢筋、浇筑51987.6立方米混凝土。“没有点底气和勇气,光是这几个数据,就能把人吓退。”潘雪峰回忆,当时施工人员采用了很多全新的设计,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却创造出了世界最难的拱桥传奇。
  这十年,一座座落成的桥梁建筑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壮举,也是生态保护的标杆。在郑渝高铁巫山大宁河小三峡入河口,一座彩虹状的橙色拱桥横卧在陡峭的山崖之间,成为小三峡风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巫山大宁河双线大桥桥址地形陡峭,施工除了难度大,还要最大限度减少对水体、山体的破坏,最大程度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据潘雪峰介绍,郑渝高铁重庆段32座桥梁,像大宁河双线大桥这样“一跨到底”的不在个别,梅溪河双线特大桥、杨溪河大桥都“故意”避水设墩。
  为防止爆破的飞石灰尘进入河中,工程师们变工程爆破为机械开挖,架设临时货运索道将开挖的石渣运到河对岸,再统一运送到指定的弃渣场进行集中处理。“尽管工程增加了2000多万元的费用,但看到青山绿水与筑路修桥相得益彰,我们感到十分值得。”潘雪峰说。
  大地为琴路作弦,纵横捭阖总是歌。放眼今日西南铁路发展画卷,从国内高铁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桥梁——梅溪河双线特大桥,到国内高铁最大跨度T构桥梁——石梁河双线特大桥,再到国内在建高铁第一深水桩基础桥梁——彭溪河多线特大桥……向着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挺进,向着西部大好山河的路网留白处挺进,西南铁路的建设者们正用温暖而苍劲的笔触,为美丽中国勾画出一幅动力澎湃的壮美画卷。

Copyright © 2020 CTXW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