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婉佚
十五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夜空,照得屋内明晃晃的。
今年的中秋格外安静,不见车水马龙,只听得远处的几声火车鸣笛和隔壁隐隐传出的电视声响,往日人来人往的小区庭院里,只剩下几位“大白”在消毒和搬运物资的。
说起“大白”,我突然想起前几天一位好友的“朋友圈”。他更新了一张照片,是他爱人背着硕大的背包,拉着行李箱的背影,配文是:“刚从海南回来集中隔离3天居家观察4天,好不容易熬到时间点了,一纸征调令又出发了……”从8月初开始,他的爱人就在抗疫一线,如今算来又是一周多未见了,举头望月时倒也体会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他说,他的爱人是“在远方追月亮的人”,因为月亮代表着家人的思念,而她守护的正是这份思念。
这群追月亮的人,奔跑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只为让物资转运得更快一些;这群追月亮的人,行走在挑灯奋战的检修库,只为一列列即将上线的动车跑得更稳;这群追月亮的人,攀越在陡峭的滑坡带,只为架起地震灾区的生命之路……何尝没有思念呢?不过是将那思念深藏在心底,就如同云中的月亮,朦胧可见,待到拨开云雾时,那思念就如同清澈的月光,一泻千里。
在远方追月亮的人,从来都是为了这个城市能多一些“烟火气”,从来都是为了能让更多人看到万里星辰;而他们的身后,是万家灯影交错,总有一盏灯为他们一直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