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南铁道报2022/9/24期 >>第A4版:【专题】
月饼与故乡

黄小轩

  我吃过最好吃的月饼,在六百公里外的那座城。
  五年前,我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初次离家,心里满满都是不舍。老人们说:看过了故乡的云和月,所以要出去看看远方。那时候,我连月亮都觉得还是故乡的明。长大的过程,像极了月亮从盈满走向缺憾。
  那三年的中秋节,我都没能回家。因为地处高原的缘故,看见的月亮格外圆溜,然而月圆,家却难圆。父亲在电话里宽慰我:“出去散散心吧,听说贵阳的‘省医月饼’非常出名哩!我和你妈妈都没有吃过呢,你去买来尝尝看。”早时的“省医月饼”叫“酥饼”,原本是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食堂专为本院职工做的,因为味道好,便一传十、十传百,名气越来越大,每年前去排队购买的人络绎不绝。中秋能收到一份“省医月饼”,是贵阳人心目中的最高礼遇。
  小小塑料盒装着的省医云腿月饼,外皮扎实,嚼口很好,吃起来还有芝麻香味,不像市面上的普通云腿月饼那样酥而掉渣。我和挚友调侃:“只有耿直爽快的贵阳人才能做出这么硬扎的‘酥皮’。”掰开月饼,肉馅用的是贵州特有的香猪火腿,有丰润的油脂香气;明显的白砂糖颗粒、大块的猪油粒,营造了甜咸交织、沙沙的口感。“省医月饼”的造型虽略微粗犷,不似包装月饼那般精致悦目,但是一口咬下去,满满当当的馅料和扎实的酥皮带来的快慰和满足,实在非其他月饼可比。就跟当地人的待人接物一样,没多么精细讲究,也少有漂亮话,但做的事总是实实在在,让人心头暖暖的。
  我在贵阳的三年,每年都能吃到身边亲近的人分享给我的“省医月饼”,享受到这份最高礼遇。在那里,我感受过高原季节性湿润的风,领略过花溪平桥夏日耀眼的阳光。身为一个异乡人,我一直被当地人质朴的关怀呵护着。虽然他们嘴上毫不留情:“你怎么这么体弱多病!”可三年来,他们从来没让我一个人去过医院。
  渐渐地,即便夜深月盈之时,我竟也不似最开始那般思念家乡了——换一盏月亮,亦可照亮我的窗台。
  又是一年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除了出生之地,我只为那片度过三年青春时光的土地写过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身愈远,心愈近;散在蜀西,聚一颗明月心。但求无人问我,为何不归?任由蜀地大雨滂沱,而明月自圆,思念常在。

Copyright © 2020 CTXW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