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在各车间、工区食堂里,回锅肉这道色泽油亮、香气扑鼻的经典川菜,被无数职工戏称为“段菜”。
以前,铁路养护工常常需要将饭菜带到铁道旁匆匆解决。因“盐味重好下饭、耐得住存放不易变质”的特性,回锅肉便从一众菜品中脱颖而出。
单位食堂需要兼顾成本与营养,选用价格实惠的猪肉、易储存的豆瓣酱,成就了这道高热量、易制作的“段菜”。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经煸炒后油脂丰腴,咸辣厚重的滋味能刺激味蕾,一夹肉加一勺汤汁拌饭就能让疲惫的工友们快速补充体力。无论是烈日当头的酷暑,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它始终以朴实的姿态出现在菜单中,成为一代铁路人的舌尖记忆。
在铁路养护基本靠人力的岁月里,回锅肉见证了工友们并肩作战的默契,也沉淀成属于工务人的集体记忆。工作多年的老师傅回忆:“那时候工区送饭的铁皮桶里,十有八九是回锅肉。线路工需要扛枕木、撬钢轨,就靠这油水顶饿。”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能经常吃得到回锅肉的单位可是个人人向往的好单位。这道菜不仅是铁路职工果腹之需,更是他们“吃硬菜、干硬活”的豪迈之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段菜”的故事悄然翻开了新篇章。进入高铁时代,养护作业已向智能化转型,工务职工也告别了“蹲在道床边上扒饭”的历史。标准化站区的职工食堂明厨亮灶,一到饭点就飘出诱人的香气,除了经济实惠的回锅肉,各色菜品逐渐丰富了职工的餐盘。
“现在大家都讲究营养均衡,我们的菜单每周都有新花样。”食堂管理员杜振华说起重庆工务段的菜谱就滔滔不绝。曾经“一菜独大”的餐桌,如今既有传统川菜的烟火气,也有营养均衡的科学搭配。回锅肉从“当家菜”成了“情怀菜”,铁路职工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这道承载着岁月分量的“段菜”,如今更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艰苦奋斗的往昔与充满希望的当下。这方寸餐桌上的变化,何尝不是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职工共享改革成果的温暖缩影?今天的工务人坐在窗明几净的食堂里,品尝着天南海北的美味时,那道油香四溢的回锅肉依然在讲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企业对职工的关怀始终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