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15日

中欧班列背后的“最强大脑”

本报记者 付世坤  实习记者 谢南希  通讯员 李各

3月13日10时许,兴隆场编组站调度大厅内,数十部电话接二连三地响个不停。

2000年出生的兴隆场车站值班员胡剑乔全神贯注紧盯着面前排列的5台显示器,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线路,他时不时用鼠标点击一下,移动站场示意图,查看机车信息,关注车流情况,为中欧班列顺利开行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繁忙的编组站

“车站值班员属于铁路行车工种,主要负责开闭信号、确认进路、呼唤应答、联控列车等。”胡剑乔介绍。该站车站值班员平均年龄29岁,从事的是车站最“烧脑”的工作。如何实现车流无缝衔接,最大限度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效率、释放枢纽能力,时刻考验着这个青年群体。

兴隆场编组站是衔接襄渝线、兰渝线、渝怀线、成渝线、川黔线、成遂渝线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路枢纽,承担着国内多条铁路干线货物列车和中欧、中老、中越等国际班列的解体、编组任务,是全国路网性编组站之一,也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铁路编组站,站场内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

在这里,每一趟中欧班列都要经历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出发的过程,每一道“工序”都关系着中欧班列能否安全顺畅地将货物运往目的地。

“‘红色光带’占了20根股道,刚腾空3根股道,站场外还有5趟列车需要接进来。”胡剑乔神情专注,迅速制定“作战计划”。

最大化的效率

年初是货运最繁忙的时段。“这段时间中欧班列车流比较多,我们要做到快装快卸、快取快送,确保运输畅通,为新的一年开好头。”胡剑乔说。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一列中欧班列顺利开出。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与中欧班列呼啸而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我们要跟调度员、相邻车站工作人员、列车司机等沟通,常常是上一个电话还没挂断,另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胡剑乔说。他们忙的时候,一分钟能说30来句话,平均每3秒钟就下达一个指令,遇上饭点顾不上吃饭更是常事,只有在班列开行间隙才能快速扒上几口饭。

作为“最强大脑”团队的成员,24岁的胡剑乔在工作中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第10万列中欧班列开行,重庆至阿富汗的中兴通讯专列首发……

如何畅通中欧班列运行、实现中欧班列运输效率最大化提升?车站值班员必须像是“排兵布阵”的将领——既有思维缜密的推理能力,又有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松懈。为了打通运输“堵点”,胡剑乔和同事深入运输生产一线,围绕调车作业计划与列检作业安排的时间冲突、调车作业临时调整对列检作业的影响等难点寻找解决办法。不仅如此,他们依托“畅通中欧班列先锋运输组织法”优先保证中欧班列运输,在集团公司畅通“2.0”工程实施背景下,中时由2020年的7.7小时压缩至去年的6.8小时,大幅提高了运输效率。

3月7日,兴隆场编组站第二次扩能改造已竣工投用,日均办理车数增加1000余辆,这为像胡剑乔这样的“最强大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让人自豪的成绩

今年以来,135列中欧班列经团结村站始发到兴隆场车站编组,发送货物9.2吨,起步势头强劲。近10年来,经兴隆场编组站开行的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国际班列超过2.6万列,中欧班列的运营线路不断增加,已覆盖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亚洲11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兴隆场编组站作为国际班列开行路上的重要节点车站,让更多的“中国造”走向世界。“前不久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渝车出海’班列就是我参与组织的。”胡剑乔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央视春晚播放了重庆始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画面,平时很少向家人倾诉工作的胡剑乔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向家人介绍:“它和中欧班列都是我们站组织开行的,已经将笔记本电脑、汽车整件及零配件等上万种货物运出国,并将海外的优质年货带回国。”“那一刻我成了全家人的‘春晚’,成为‘焦点’的感受让我更加领悟到了坚守的深意。”胡剑乔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