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航
“不可能哟,材料入库的时候,我和质检员、验收员可是一起检查的,咋可能有问题?”1月6日10时许,在成都北车辆段密地运用车间站修作业场的材料库里,材料员杨兵激动地说。
“我这套量具也才刚校验过,绝对靠谱,不可能出错!”该车间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陈子路语气坚定地回答。
原来,为确保春运期间的安全稳定,该车间提前做好准备,加强对应急救援相关工作的管理。陈子路到材料室挑选救援所需的工具材料,在用样板尺检查车钩钩舌推铁时发现了异样,于是赶紧找到杨兵。杨兵一向认真细致,对入库的每一件材料配件都进行了严格的复检,他坚信自己检查过的材料绝对没问题,两人因此起了争执。
这时,车间另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袁德波听到了争执声,走进了材料室询问情况。
作为车间的技术“大拿”,袁德波扫了一眼地上的样板尺和钩舌推铁便明白了缘由:“推铁没问题,样板尺也没问题。”
“那这是什么问题呢?”陈子路和杨兵不约而同发出疑问。
“问题就是你们用17型车钩钩舌推铁的样板尺,去测量13型车钩的钩舌推铁。你们一个负责管理车间材料配件,一个负责管理量具,都是专业的人才,怎么能犯这种‘小儿科’的错误?”刚才还面带笑容的袁德波此时神情严肃地说。
袁德波的话让杨兵和陈子路的疑问瞬间烟消云散。陈子路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没想到问题出在这儿,这两种型号的钩舌推铁实在太像了,我们都没有发现,真的是太粗心了。”
“两种配件是很像,但还是有区别。来,我再给你们补补课,区分一下易混的常用配件。故障处置时因为拿错配件,耽误了检修时间,那可就是大问题了!”随即,袁德波带着两人在材料库内开始了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