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毅 通讯员 孔维丽娅 刘陵跃 隆昌喜
贵昆铁路铁臂平伸、长虹高架,从六枝站起顺着乌蒙山脉一路蜿蜒攀爬。乌蒙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红军走过的地方,曾在此写下“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不朽诗句。这里岗峦起伏、岩悬壁陡,犹如一道横亘的屏障,把饱含水汽的云雾留在了山麓东侧的贵州,塑造了变化无常、长年阴雨的特殊气候。
“刚柔并济”二道岩
贵昆铁路在贵州境内有290.3公里,俗称贵昆铁路东段。从大用站到葡萄菁站,沿线地质结构复杂。线路在险峰、峡谷、沟壑中穿越,还与地下暗河、瓦斯、断层进行过“激烈搏斗”。其中,最为艰险的要数六枝的岩脚寨隧道至滥坝的巴巴店隧道间的77公里线路。该区段桥隧相连,有长短隧道36个、大小桥梁107座,二道岩站就是其中一个站点。
浓雾和雨水是这里的常客,时而轻柔,丝丝缕缕缠绵不断;时而狂野,风雨联手赶走天上的太阳。云遮雾绕中,一道深不见底的深涧呈东西走向,南面是一壁直插云霄的大山,亮白的柏油羊肠道于苍翠峭拔间抛出几道美丽的弧线;北面的山岩断裂出几近垂直的两级阶梯,五等小站二道岩镶嵌其间。
二道岩站如今已不办理调车及客货业务,日均接发列车140余趟。四条并行的铁轨穿过左右两端的隧道,分别连着关寨站和茨冲站。铁轨一侧逼仄的站台上有一座集办公楼、宿舍、食堂于一体的白色二层小楼,是2015年启用的第三代站房,11名车站职工在此倒班值守。二楼最大的一间是车站运转室,半圆阳台凌于狭小的站台上空,成为了车站职工接发列车的工作台。铁轨另一侧是紧贴崖壁的一栋红砖小楼,多年前曾挤住着铁路职工及家属。
2018年12月5日,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六盘水工电段正式成立。二道岩站运转楼旁的围墙圈出了六盘水工电段二道岩综合车间的“地盘”,成为接触网、工务、电务3个工区40多名职工的工作生活所在地。
逆袭的人才摇篮
时光滑过铁轨,思绪飞向远方。35年前,伴随着手里脸盆等洗漱用品发出的叮当作响声,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唐国富来到二道岩,成为了贵阳供电段安顺供电车间二道岩接触网工区的一名接触网工。“每天面对绝壁、深沟,顿感与世隔绝。”唐国富说。冬天凛冽的寒风扎心刺骨,潮湿的气候让被褥常生霉菌,蜈蚣、蜘蛛和蛇常来“作伴”。
1985年底,贵昆铁路贵阳至六盘水段开通,40多名刚毕业的学生来到二道岩接触网工区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没找准奋进方向,整个工区的士气低迷,牢骚话不少:“这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其中的头号“刺儿头”当属来自四川的李尚金。
二道岩的“名声”因此得以远扬,成为全段重点帮扶的“后进车间”。“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们吗?我们真的比其他车间差吗?你们一个个真的准备被看不起、打一辈子光棍吗?”时任水城西领工区领工员的唐政礼与车间职工谈心时怒其不争地抛出“灵魂三问”。作为二道岩接触网工区第一任工长,唐政礼与大家感情甚笃、知根知底。
青工们嘴上满不在乎,心里却煎熬地想要改变。这个想法像一粒种子,相继在第二任工长江灿成、第三任工长赵永昭心里发了芽,他们下定决心带着大家努力改变。
工区枯水期用水困难,工长带头外出挑水,想方设法铺设供水管路;工区职场环境差,工长带头种树;职工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工长想办法传经验,带队练兵;职工有心事、有困难,工长积极开导,上门家访。
讲义气、爱帮忙的李尚金“逆袭”成为了第四任工长,时常抢着干最脏、最难、最险的活儿。“真得感谢前几任工长带头为那段浑浑噩噩的日子画上了句号。”说到这里,唐国富神采奕奕。
自1986年起,二道岩接触网工区进入了贵阳供电段先进班组行列。1991年起,该工区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标杆班组”、贵州省“四化建设先进集体”、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一张张奖状、一个个称号,倾注了历任工长及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李尚金等多名工长一棒接一棒,扎根小站、守护小站,成为二道岩职工中真正叫得响的榜样。二道岩也因此成为全段的人才孵化基地,先后有20多名职工获得局级、段级荣誉,或从这里出发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一代代二道岩人把旺盛的精力用在了艰苦实践上,形成了见困难就上、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的良好氛围,“齐心、扎根、献身”的精神早已深植于他们的血脉和骨髓中。(下转二版)
图为二道岩站。刘陵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