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01月06日

一丝不苟,铸就工匠精神

通讯员 胥智垒 朱瑾

“秦工长,今天是新年前最后一天进修程车了,面罩、焊条、手套、安全帽已准备好,防护措施已到位,我准备去干活了。”上月28日9时20分,从西昌机务段整备车间电焊班组传出了青工杨越的声音,他正主动向工长秦德力申请修程车焊接作业。

杨越是电焊作业的一把好手,毕业于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期间,杨越勤奋好学,顺利考取了电焊作业的高级工资格证。参加工作近十年,他从未出现过返工情况,其精湛的焊接技术深得大家的认可。

工作后,杨越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了该车间电焊组的一名兼职教师。电焊组人员少,但却是配合其他班组顺利推进修程作业关键的一环。电焊作业具有特殊性,需要具有专门的从业资格,高效率的焊接作业可以节约机车的检修成本。

工作中,杨越始终将安全生产摆在首位,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中,他都会对班组同事强调,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劳动安全,避免烫伤,防止焊渣飞落引发火灾。作业完毕后,要及时切断电源,禁止把电焊钳和工作场所的导线放在钢轨上或者潮湿的地面上,要确认火星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不能把火灾隐患留在现场。

冬季的西昌气温并不高,但电焊、热切割等作业所产生的电弧温度常常高达6000至8000摄氏度,熔滴的平均温度也可达2000摄氏度,与寒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冬季,全副武装的杨越在作业后常常会全身湿透,他感叹自己根本没有冬季作业的概念,一年四季如“夏”。

面对如此“烤验”,杨越总是从容不迫地冷静面对。他笑着说:“焊接时越觉得热,越不能脱衣服,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保护好自己,只有这样电弧才烤不着。”

冬季对机车顶部受电弓进行改造时,由于钢结构受冷容易脆断,导致受电弓校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作业难点,但若每一趟车都花费大量时间检查,也会影响线上机车的运用计划,该车间为此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受电弓改造工作,提升机车运行的整体平稳度和安全性。机车改造过程中,由于焊接位置特殊,不能以正常作业姿态开展。每次焊接作业时,杨越都只能右手拿工具,左手拿面罩,俯下身体对准焊接点,每次焊接作业结束,腰酸背痛好几天都是难免的事情。这样高强度的作业,最多的时候,杨越一天改造了3台车,由他经手的焊接作业都深受同事们的认可,每一次完成这样高难度的焊接作业,杨越都会有莫大的成就感。

“焊接工作看似简单,但其中‘门道’却不少,作业中,必须聚精会神盯着焊接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焊接作业中的人为误差。”中途休息时,杨越又抓紧时间为班组的青工传授焊接作业的心得和技巧。

“杨越,快来帮我焊一下扫石器。”台车组职工王占奎找到杨越说,这已经是杨越当天的第三项焊接作业了。

“来咯,来咯,喝口水就来!”杨越迅速喝了一大杯水后说道。

杨越右手再次拿起焊条,左手拿起面罩,跟着王占奎又走进了电力检修库。焊花夺目溅起,仿佛新年的烟火一般绚烂又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