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吴晞
有这样一组数字:2018年亏损3000万元,2023年盈利3000万元,两极反转,首次经营性扭亏为盈是德阳轨道有限责任公司“拨云见日、涅槃重生”的真实写照。
2022年,该公司在企业命运的棋盘上落下了“关键一子”——在重庆市永川区成立了重庆分公司。不到两年时间,该公司就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先进的智能化轨枕生产线,利润同比增长2260%。
去年以来,该公司秉持“明德、诚信、精进、共享”的企业理念,摒弃以往“一根轨枕打天下”的思路,把握公司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机遇,率先提出“打造西南铁路智能制造新高地”的发展新思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智”造赋能 安全高效
走进该公司重庆分公司,一条现代化的智能化轨枕生产线就映入眼帘——智能桁架安装、定量浇筑、自动翻转脱模、智能出入窑、智能检测系统等工序有序衔接,技术人员在中控室远程管控轨枕生产。
“这条生产线是西南地区目前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代表了全路领先水平。”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浇灌振动工序至少需要6个人操作,现在只需要1个人操作,工作效率还比以前高。相较于传统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将作业人数由以前的80人以上减少到现在的8人,产品合格率也提升至99.9%,从人海战术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赋能的技术密集型。
重庆分公司以“项目跟着高铁建设走”的战略生产新模式,结合智能化轨枕生产线特点,总结提炼出“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用科技武装安全、以智慧防控风险”的安全理念,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建立安全风险库,制作现场岗位“两单两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去年1月,重庆分公司被集团公司命名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生产发运完渝昆高铁川渝段的56万根轨枕,被京昆高铁西昆有限公司授予“绿牌”奖。除向渝昆高铁川渝段供应轨枕外,重庆分公司去年还为成自宜高铁“开小灶”,应急生产小批量的轨枕,解决了建设现场的燃眉之急,为成自宜高铁按期顺利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人善用 人尽其才
2022年,该公司面对渝昆高铁川渝段、成自宜高铁等新线建设的轨枕被纳入施工招标的难题,聚焦主责主业,抓住关键,发挥制造基础深厚、行业口碑良好的优势,精准对标业主提出的建设“精品、智能、绿色、人文”铁路工程目标,新成立了重庆分公司,引进智能化生产线,突破困境,取得实现企业命运转折的56万根轨枕订单。
为全面掌握智能生产线的核心技术,该公司在全公司发布“英雄帖”,用“重奖”激励干部职工将智能生产线学懂弄通,激发了干部职工积极学习智能生产线技能的热情。
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该公司组织骨干力量成立党员突击队,扎实开展“闯市场、创效益、比贡献”主题活动,确定攻关项目,钻研智能化生产线,并对布料系统、翻转脱模系统、养护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其中他们参与的2023年度“揭榜挂帅”党内攻关课题——“养护温度智能控制系统改造”获得集团公司2003年三季度“智惠成铁”群众性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优秀奖。
此外,该公司还将重庆分公司打造为孕育人才的摇篮。近两年来,重庆分公司有1名干部被选拔为领导人员,1名干部被选拔为重庆分公司中层正职,3名干部被选拔为重庆分公司中层副职,3名操作人员被选拔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
“我们都想到重庆分公司来锻炼,这里为职工提供了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更大平台。”重庆分公司新入路职工李代锋如是说。
“智”理有方 “数”实融合
“重庆分公司虽然有智能化轨枕生产线,但如何将企业中所有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是管理实现质变的关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持续聚焦国铁集团提出的“智能高铁2.0”目标,在去年初作出了“数字德轨”的战略部署,并充分发挥重庆分公司智能优势、数据优势、设备优势,探索打造一个高度集约化、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发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更像是一个数字平台,通过开放接口与外部资源实现链接,将数字技术与公司管理制度流程融合,形成一个“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同时这个系统能反过来促进制度流程优化,实现管理提质增效。
“这个ERP系统是企业的数字化身,只要与公司有关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数据都可以调阅。”重庆分公司副经理李正昊说,这个系统最强大的地方就是能将合同、采购、物资管理、生产、安全等12大功能模块融合在一起,实现工业制造的70余项功能,且与集团公司各既有系统之间实现连接共享。
为保障ERP系统快速投入使用,该公司建立周报制度,新增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通过加强“双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的配套规章制度,实现了标准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等规范统一,为推广使用ERP系统铺平了道路。
如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该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风而起、踏浪前行,推行的系列改革措施不仅重塑了传统的产业格局,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新路子,逐步摆脱了持续多年的被动局面,真正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力争为西南地区铁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