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09月02日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记达州电务段万州通号车间助理工程师孙民蒲

通讯员 汤志平

人物档案:

孙民蒲,男,汉族,198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达州电务段万州通号车间助理工程师,曾获得国铁集团“铁路防汛救灾先进个人”和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称号。

“民蒲是干电务工作的好苗子。”2012年刚入路的孙民蒲就成为了当时所在工区的“青年之星”,踏实勤劳、肯学能干、细心较真的个性特点让工区老师傅们对他交口称赞。

经过11年的锤炼,孙民蒲从一名通信工到业务骨干,从工长到现在的车间工程师,他所奋斗的历程和成长的轨迹,正是我们铁路人实干奋斗的方向,也是青年职工励志向上的榜样。


一次抢修明志向

刚入路不久,孙民蒲就参加了一场因通信故障导致列车停运的抢修实战。正是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实战,让他深刻意识到电务人肩负的重任。

“线缆放到位没有?”“快,先接4组1和7组2,把闭塞导通。”在这次深夜抢修中,现场的催促声让孙民蒲大脑一片空白,面对纷杂的故障和繁琐的试验,他没有一点头绪,只能成为老师傅们“使唤”的“移动工具”。在这场抢修中,他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一点作用都没有。

经过3个多小时的冒雨抢修,故障清除了,列车恢复了运行。然而,就是这一次铁路信号专业再寻常不过的应急抢修,让孙民蒲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此后,“记、问、练、用”成了孙民蒲工作的日常。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他,总是争取一切可用时间进行实作练习——电缆练习累了就换成光缆接续和设备故障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他就从最开始只能跟随师傅处置故障到可以单独去外站处置故障,并快速成长为工区的业务骨干。据不完全统计,11年来,孙民蒲经手处置的设备故障、隐患超500余个,其中疑难杂症30余个。


不辞辛劳冲在前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拼搏奋进第一条,从来没有天降的馅饼,只有不断付出的努力。为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孙民蒲总是无怨无悔地忙碌着。

今年年初,为全面提高线路防洪防灾能力,集团公司在管内增设防洪防灾监控设备,孙民蒲所在的车间在进入汛期前必须完成56个摄像头的安装。面对异常紧张的时间节点,他主动请缨,成为车间此次专项施工负责人。面对紧张的工期,他带领职工,白天组织现场作业,晚上总结经验方法,不断优化作业方案和流程,将原计划40多天的作业周期缩短至32天,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在这32天里,孙民蒲平均每天休息不足6个小时,体重也轻了近10斤。当他回到车间时,多日未见他的同事们都惊呼:“孙哥,你找到了减肥的好路子啊!”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党员,孙民蒲深知“传、帮、带、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师父在工作中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在生活上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孙民蒲的徒弟杜粮辰感慨道,“在业务上,师父最看重的就是沉入现场、实操设备、思考总结,在他的带领和教导下,我们年轻人都喜欢上了外勤工作。”

为提高班组职工整体业务水平,孙民蒲经常给大家开“技术小灶”,一遍遍为青工讲解故障处理流程。每当有青工主动问到故障处理相关经验时,他眼中立即闪出光亮和热情,从制定计划方案、应急通信设备开通、闭塞线路确认等方面向他们娓娓道来。就这样,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职工,把“传、帮、带、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他带过的徒弟先后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甚至走上工班长岗位。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唯有奋斗过的青春才无悔、才出彩。孙民蒲常说:“干一行就要钻一行,自己多干一点,才能与人为便。”如今,他担任万州通号车间的助理工程师,新的岗位又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同时,孙民蒲也给自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奋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