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南铁道报2022/9/24期 >>第A4版:【专题】
但愿人长久

  倚芳

  九月到了,万物都在酝酿秋的况味,虽然因为疫情,此刻仍然留守办公楼,却从“朋友圈”里嗅到独属于这个时节的气味,板栗、红薯、柿子……秋日的果实比谁都懂得凭香气俘获人心。
  中秋归家无望,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满月的日子,喜欢那象征团圆的白玉盘、喜欢那温和而清亮的光,更喜欢在家家户户吃圆饼、赏月亮时仰头祈祷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人望月,灵感激荡,刘过作“柳下系船尤未稳,过几日、又中秋”;王阳明写“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徐有贞道“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中秋,一个思念满溢的日子,总有牵挂在他乡。
  细数这些年,我并不是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
  九岁那年,婆婆因农忙把我从乡下送到县城里的二姨家暂住,顺便过中秋。彼时,二姨家开着包子铺,每逢节假日买包子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我们几个小姊妹就趁着大人忙碌的时候偷跑去集市。对不到十岁的我来说,县城的集市是最大的乐园:一条条商业街满目琳琅,那些飞舞的蝴蝶发卡、精致的书签笔记本、各色闪闪发光的荧光棒总能让我驻足良久。小表姐看出我“想要”,花两块钱给我买了一条闪亮的手链和一大把荧光棒。到了晚上,我们便登上二姨家楼顶的天台,把荧光棒绕成圈圈套在手上“臭美”,边吃月饼边手舞足蹈。虽然爸妈不在身边,可天台赏月的时光是毫不孤独的,我总能在天台的月光下沉沉睡去,做一个“嫦娥奔月”的美梦。
  二十四岁那年的中秋是在厦门过的。那年,趁着连续十天的长假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初到厦门便是中秋,我和好友在曾厝垵旁边的民宿住下。趁着傍晚海风温柔,买了红酒、月饼还有玫瑰花去赏月。青春的浪漫是长在骨子里的,我们边喝酒、边谈笑、边用玫瑰花的枝干在沙滩上写诗,我自以为是地写着“中秋快乐”的藏头诗:“中日潮如练,秋来影蹁跹。快意言笑晏,乐至海峡间。”如今看来笔调幼稚可笑,但当我第一次在海边看月亮、在海的开阔中感受“天涯共此时”,“中秋快乐”便是全部的心声了。
  记忆中的其他中秋节有着固定的模式。三天假期: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一天在家吃妈妈做的一桌好菜,第三天一早便收拾行囊奔赴蓉城。
  期待这个九月,我们仍能在皎洁的月光中回家,能在一桌丰盛的晚餐里祈愿:但愿人长久,长久些,再长久些……

  
Copyright © 2020 CTXW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