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志强 通讯员 蒋博
“今晚,中欧班列计划开行1列,站内待送车3列,其中有1列需要卸后装车,车站值班员和调度员要合理运用线路,调车组及时上线作业,确保计划班列和始发班列按计划兑现。”9月3日19时许,在成都铁路枢纽城厢站交接班室,城厢站站长陈彦宇对夜班重点作业进行布置。
交接班后,陈彦宇拿起手电筒,与调乘司机一起登上调车机,对调车作业进行安全盯控,这是他当天第三次登上调车机跟班作业。“越是关键时候,我们越是要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困难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陈彦宇说,“自9月1日起,成都市疫情管控升级以来,全站干部职工都服从车站统一安排,积极投入到一线工作中,确保中欧班列安全正点。他们成为‘不归人’,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展现出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作为成都中欧班列始发终到站,城厢站针对当前成都地区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繁忙的班列开行任务,详细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班列保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不等不靠、听令而行,本着“防疫优先、安全第一”的原则,集中精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中欧班列高效开行保驾护航。
“什么时候送上装车线,什么时候取回站内,这些都能通过对讲机和一张计划表推算出来。送车前提前与中铁联集成都中心站联系,取车时提醒车站值班员安排始发机车,做各工种、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有效提高班列开行效率。”作为一名从事30多年调车工作的“老铁路”,城厢站调度员张强对中欧班列运输组织调度工作有自己的感悟。
由于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涉及很多部门和工种之间的衔接,张强在其中扮演着牵头人的角色。他认真查看调车作业计划表,专心听对讲机掌握联控情况,仔细翻看站场平面图了解站线运用情况,在室内就能悉数掌握室外作业情况。
说起这些,张强总是滔滔不绝:“这几天回不了家,同事们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我在室内尽我所能为他们多考虑,但凡在沟通环节能节约10分钟,他们就能早10分钟回来休息嘛!”作为调车作业的牵头人,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时刻提醒作业人员及时上线作业和兑现调车计划。
“车站值班员,城厢站8道车辆列尾装置安装完毕,防溜措施已撤除,可以组织开车。”9月4日5时许,城厢站助理值班员史运蛟背着手电筒、拿着记录仪,对即将始发的中欧班列作最后的检查,他的目光随着手电筒的光线快速移动,准确扫描轮对、大钩和风管等关键部件,记录仪和他的双脚一刻没有停歇,弯腰、探头、蹲下、起身……虽然只负责检查最后3辆车,他却没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认真检查任何一处可能存在影响中欧班列运行安全的问题。
随着天空逐渐泛白,史运蛟的脚步和目光逐渐慢了下来,他说:“越是快天亮的时候越要认真检查,让眼睛适应黎明前的黑暗,坚决守住中欧班列始发安全的最后一道关。”
据统计,9月1日至3日18时,城厢站共办理始发终到中欧班列31列,全站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有效保障疫情下的中欧班列安全正点发出。